当前位置: > 亿游国际2登录网址 > 正文

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,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 - 新京报快评

作者:admin 时间:2022-02-25 点击:
html模版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,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 | 新京报快评

▲肖清和。图/上海大学学报

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,求学之路能有多坎坷?在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中,以个人小传的形式袒露了其22年的艰难求学路。 这篇肖清和写于2009年《“天会”与“吾党”: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(1580-1722)》的博士论文,对宗教社会学不感兴趣的人很难读得下去,但作者本人的小传跨越了学术鸿沟,让人们得以一窥这位青年学者的励志成长之路。这其中,或许有时至今日依然打动人心的奥秘。 平心而论,一个人考入北大,一直读到博士,不说功成圆满,也算学有所成。但肖清和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“励志”二字所能概括的,字里行间渗透着个体命运的挣扎与反抗,其艰辛过程超乎常人想象。

▲肖清和博士论文后记节选截图。

娓娓道来的笔触之下,我们仿佛跟随作者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安徽潜山的小山村,不禁为他“7岁还上幼儿园”哀叹,为他“小升初”取得全乡第二名的好成绩鼓舞,更为他贫困辍学不得已去放牛而心疼惋惜。 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,贫困却让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这无异于一场无力反抗的灾难,但他从未放弃,放牛之时还能背下整本宋词就是证明。 即便面临生存的难题,求学之火也没有在他心中熄灭。改嫁母亲的拼死坚持,好心人的慷慨解囊,都让肖清和深知“能学习”这件事有多么不容易。他在求学之路上奋力奔跑,须臾不敢停歇,生怕没考“第一”就丧失了学习的机会。 如果说惴惴不安、患得患失,是肖清和少年求学的上半场,那么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,则是其转折点。在北大,他正式开启了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下半场,其努力和才华被更多人看到,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,还得到本校保研的机会,直至博士毕业。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布,教育部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共批准 98 篇学位论文,肖清和的这篇位列其中。这篇学术论文,是他潜心治学的成果,也不啻为道阻且长的求学之路的总结和纪念。

展开全文

▲肖清和的个人简介。图/上海大学文学院网站截图

是的,回首肖清和求学之路,其跋涉之艰辛远非普通人所能体会,又岂是一篇文章能道明白的?还好,世间的法则没有失效,天道酬勤得以再次印证。 “雪中少送炭,锦上多添花。”肖清和自幼了然于心。苦难,从来不是上天馈赠的财富,不值得赞美和宣扬。但即便肖清和的前半生剔除贫困这个关键词,仍然闪烁着人性之辉。 困境之中不与世沉浮,他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和勇气,放在任何时代都难能可贵;在多数人普遍不富裕的境遇下,仍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,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,永远是世间最为动人的篇章。 在肖清和的博客上,有这样一段话,“用功深者,其收名也远;若皆与世沉浮,不自树立,虽不为当时所怪,亦必无后世之传也。”在“躺平”之声甚嚣尘上之时,时代尊重个人选择,更感佩奋力前行者。肖清和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的奋斗精神没有过时,依旧是克制浮躁之风的法宝,国际利来备用网。 如今,肖清和已是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,是该校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,治学路上想必有其踽踽前行的身影。而于他个人而言,肖清和的故事还在续写。

新京报评论员 | 徐秋颖

实习生 | 黎志栋

校对 | 吴兴发

相关的主题文章:
Copyright 2017 亿游国际平台电话 All Rights Reserved